如何解决地铁手机外放问题?

【提素解决方案】交通运输部印发、定于2020年4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交运规〔2019〕15号)以及各省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已明确规定:使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属于影响轨道交通运营秩序、公共场所容貌和环境卫生的行为。并且,制造噪音、打扰他人的手机外放行为负面影响包括因此产生的冲突致伤等民事纠纷,更多的是提素此前总结的不文明行为三大负面影响之一——“降低其他文明个个体的幸福感”。

鉴于相关法律条款均没有有效的惩罚措施进行治理,因此解决(不限于地铁场景的)手机外放这一不文明行为需要转换思路。

提素的解决方案是:成立不公放联盟,从APP端制定基于环境监测的自动禁止公放的响应机制。

加入联盟的APP都需要加入一个功能入口(按键)。当用户发现周围有人公放的时候,按下这个按键,周围人的手机都能识别到这里是公共场所,自动禁用外放。

通俗地说,就是让手机与手机能互相通信,只不过不是传文件,而是只传了一句话——“咱们在公共场所,不能公放了。”然后APP就不再调用外放喇叭。

联盟成员:

1,央媒、党媒、一线科技时尚公益媒体

央媒、党媒发挥牵头作用,以发布会(宣布成立联盟)的形式,携手媒体合作伙伴形成宣发矩阵,最大化传播效果

2,各类APP厂商

包括但不限于资讯类、短视频类、视频类、音乐类、游戏类、 等各类能出声的APP……

3,智能手机厂商

4,地铁、公交、铁路系统管理部门

注:建立联盟的意义在于从源头消灭公放,而不是在难以有成效的执行端投入更多精力。因此,需要连接尽量全面的相关企业。

提素提供的解决方案(技术实现方式)参考:

(1)B2C模式:地铁、公交、铁路车厢内布置传感器,智能手机/APP检测到传感器(就知道自己进入了公共场所)则禁用公放功能;

(2)C2C模式:APP增加附近的人通过蓝牙等方式通信的功能。用户在遇到公放事件时,通过蓝牙等方式共享/发送地理位置标识给公放者(可考虑收费),公放者APP收到后被禁用公放;该模式类似自动驾驶场景中车辆之间互相通信,让手机互相告知双方在室内环境,不应该公放。5G广连接特性和指向性通信芯片或许能在其中找到应用场景。通俗地说就是,你可以在地铁车厢里不动声色地让周围人无法公放。

(3)C2C模式(cellphone to customer):智能手机增加检测机制,检测到通过NFC/APP扫码进站,禁用公放;

(4)C2B2C模式:地铁、公交、铁路车厢内广播改装为可通信智能化设备,可通过用户手机/APP控制随时播放内容,内容包括官方关于公放的宣传语、用户上传经后台审核的提示语等(可付费,获得营收)。同时,用户可一键呼叫工作人员到现场制止公放行为。

注:“不公放联盟”以场景识别为最终体现形式,只是表现为不同的实现路径,有待联盟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最终方案,且有较大的产品优化空间。 

产品优化空间:

1,参与方式:用户下载使用任意联盟APP或者通过手机内置的系统入口,广播地理位置标识,公放者端APP默认接受这一广播,并被禁用公放(可增加APP下载量,改善APP社区氛围);

2,如不强制禁用可参考逐步增加限制:广播用户为1时只弹窗建议,广播用户较多时,强制降低公放音量一次,后续不强制,公放者执意公放也不强制禁用,记录该行为,后续有对应措施,如优惠活动不优惠或禁用APP一天等;

3,用户可付费与公放者APP联动,公放者选择接收红包被禁用外放能力10分钟/半小时;

4,结合手机对环境的检测等等多种模式,以C2C模式为主,如果能以最大限度保证检测准确,就可以直接禁用公放。

声明/呼吁:

本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提素希望“不公放联盟”可以从源头解决公放问题。

既然方案已经公开,任何社会力量(包括上述联盟拟邀成员中任何一方)均可以跳过提素,利用上述方案推动成立不公放联盟。与提素合作则将持续共享提素关于消除各类不文明行为的想法。

提素有公益内核,但不是公益机构,希望在提供社会价值的同时收获一定的商业价值。欢迎你了解提素的理念,如果认可“提素30年”的理念,欢迎你加入“提素的大思考”,一起推动解决“提素的中等难题”,付诸生活中“提素的小行动”。

在舆论场上发声

欢迎留下你的思考